章海涛:执行 “新兵”的“办案经”

他巡回办案,到田间地头向老百姓释法明理;

他手执法槌,悉心研判尽全力处理好每一案;

他雷厉风行,努力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南通法院“三牛”先进典型、如皋市委、市政府个人三等功两次、南通中院个人三等功一次……这数不清的荣誉,是11年来,章海涛在审判岗位上结出的累累硕果。如今,他将这一切的热情与细致悉数投入到了执行战线,尽管,这于他而言,是个全新的领域。

他常和组内的干警笑谈,自己是个正儿八经的执行“新兵”,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为此,他抓住一切机会,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的养分。他,认真地在电脑中整理出一个个专属文件夹,分门别类记录不同案件的文书样式、整理不同文书所适用的法条;他,在碎片化的时间中梳理体系,形成自己的办案思路;他,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遇到知识盲区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虚心向局里面经验丰富的同志请教。

这些看似“笨拙”的方法,却让勤学、勤思、勤问的他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执行工作的“门道”。截止目前,章海涛所办案件总标的达7.3亿元,已实际执行到位金额2660万余元。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秘籍”也被章海涛运用到了办案中。这是一起欠款纠纷且标的额高达300万元。为了高效快捷地处理好该案,章海涛第一时间送达传票,约谈被执行人。面对章海涛的“连环问”,被执行人却只重复着一句话:“章法官啊,公司目前外债较多,要等明年收了租金才能履行本案”。对于被执行人的说辞,申请人并不认可:“明年的租金说不定被公司挪用了,到时候我找谁要钱去。”章海涛却从被执行人的话语中敏锐地觉察到了冻结租金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于是,迅速制作了冻结文书并赶至第三人处冻结了被执行人享有的租金债权。申请人也因此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这一系列举措的铺垫下,双方顺利达成了执行和解。

“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份司法的温度章海涛在办案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起工资纠纷要从十三年前说起。2008年,如皋的赵老汉曾在某建筑公司的工地上打工。工程结束后,赵老汉的工资却迟迟没有拿到,赵老汉申请了劳动仲裁,经裁决,某建筑公司需给付赵老汉工资17000余元。十三年来,赵老汉一直讨要无果。2021年,他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调查,该公司目前财务状况并不乐观,名下没有可直接扣划或变现的资产。而赵老汉申请执行之后,立马去了新疆打工,组织双方协调解决似乎难上加难。考虑到赵老汉远在千里之外且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章海涛立马想到了“支云庭审”App这个“神器”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于是,他赶紧与赵老汉在新疆的家属取得联系,教会赵老汉下载和使用“支云庭审”App。经过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释法与沟通,赵老汉也意识到自己曾经怠于主张权利给目前的执行带来困难,被执行人某建筑公司也承认当年因为矛盾较大迟迟未履行给付工资款的义务,双方决定各退一步,就给付工资款数额重新达成合意,某建筑公司当场筹措资金,一次性将全部款项汇入法院账户。赵老汉心情也豁然开朗,通过“支云庭审”App,在手机屏幕上爽快地签下了姓名,在线确认了委托手续并办理了结案手续。

而对于有些对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熟视无睹”,缺乏诚信,花样百出,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章海涛也在斗智斗勇中不断加大执行力度。谈起这起罚金案件的被执行人,章海涛忍不住地摇头:“当初怎么也联系不上她!”原来,家住淮安市的董某因犯非法采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然而董某却玩起了“失联”——电话不接、短信不回。“我以为你们法官不会为了这点儿钱跑过来找我。”看着驱车两百多公里早早赶到自己家中的章海涛,董某傻了眼。章海涛对董某逃避执行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果断采取查封房产、限期腾房等强制措施。看着法院这一系列强硬措施,董某的儿子在一旁着了急,主动做起了母亲的思想工作。最终,董某转变了态度,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履行罚金义务。

在这里,没有“朝九晚五”,只有“随时待命”,手机铃声一响,便有新任务;在这里,每天都可能上演执行路上的“速度与激情”;在这里,需要加班加点、冲锋在前,更需要日夜兼程、毫无怨言。这里,是这群执行人甘之若饴的执行战场,记录着章海涛的“办案经”,也记载了无数个执行人的奋斗战绩,他们不断闯关,不断“打怪升级”,只因他们心中装着百姓!


如皋法院网 版权所有(C)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主办:如皋市人民法院

Copyright (C) www.rgf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